冬至的意义就是新的一年,为什么说冬至就是新年

日期:

  冬至就是新年的意思

  武夷民间将冬至与春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并列为四大节日,也说:“冬至过年”。冬至节不像春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那样热闹,气氛祥和、庄严。

  冬至最重要的习俗就是祭祖。各家各户都要宰杀鸡、鸭、鹅,备好酒、肉、水果、年糕、汤圆,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,然后一家人吃一顿丰盛的晚餐,庆祝团圆、五谷丰登。

  冬至祭祖时,汤圆是必不可少的。秋收过后,新糯米登场,家家户户都已经捣好了糯米粉。然后我们就开始包汤圆了。汤圆的种类有很多种。一般以糯米粉为皮,红糖块为馅,称为糖心汤圆;有的用炒熟的芝麻、花生捣碎,拌入砂糖,称为芝麻粽。有些是用湿糯米粉制成的。搓成球状压扁,然后放入浓姜糖水里煮。俗称糖汤圆,又称“汤不水”;还有一种不带馅的咸汤圆,用猪肉、虾米、萝卜丝、芥菜丝卷起来。将其放入汤中煮沸。祭完祖先后,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吃汤圆,寓意一家人团聚。除了一家人一起吃饭外,他们还与偏僻的邻居分享礼物,一起庆祝丰收。有一首民谣是这样唱的:“十一月,冬至,家家煮粽子,端着碗粽子,婆婆共栏,姐姐不生气的。”虽然冬至时家家都有粽子,但还是需要互相送礼物的。 ,以表现出相互尊重和睦邻友好。秋收过后,冬至到来,又到了为明年的生计做准备的时候了。泰山《农家十二月歌》唱道:“十一月到了,冬至到了,舂米了,舂了糯米糕,吃了饺子。房子漏水了,要修;厕所也烂了,要修。”修好了,五谷丰收了,有钱有银子,篮子、簸箕、大盖小盖、簸箕磨床、罂粟罐瓦片、盘碟,都要买下来。”此时的农民生活内外都很紧张,从生产生活的安排和经济支出来看,确实是“冬至过年”。

  为什么冬至是新年?

  “雪花飘落,北风吹来”冬至到了。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日,俗称“冬节”。相传,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的节气,是二十四节气之首。而且,使用新旧历计算时,冬至的具体交叉时间是完全相同的。这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的节气。

  “冬至一阳,天地阳气上升。”自古以来,天文学家根据天象和物候的变化发现,冬至是各地一年中白天最短、夜晚最长的一天,阳气逐渐开始上升。

  冬至是“九算寒日”的第一天,俗称“交酒”。九十九天、八十一天后,冬天就过去了。

  冬至”是阴阳的自然转化,预示着美好的未来。用今天的话来说:冬天来了,春天还会远吗?

  因为在古代,人们崇拜自然,经常使用祭祀,所以这个节日是离不开祭祀的。

  据现有文献记载,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,人们就开始庆祝冬至了。古人认为,从冬至开始,天地阳气开始上升,代表着下一个周期的开始,是一个吉祥的日子。于是,冬至祭祀神灵、祭祀祖先,节日习俗逐渐形成。

  据古书记载:“十一月是冬至,这个节日是京城最重要的节日,即使是最穷的人,一年之内也会积蓄借钱。这一天,他们都会穿上新衣服,准备吃喝祭祀祖先,官放关普,庆贺来往,如过年。”

  《后汉书》记载:“冬至前后,君子安定,百官主事,不听政事,择吉日省事。”民间,人们走亲访友,互相赠送美味佳肴。

  相传唐宋明清时期,冬至是祭祀祖先、祈求神灵保佑的节日。皇帝下乡举行祭天仪式,百姓则祭祀父母长辈。冬至期间,人们还有祭祖、吃团圆饭等习俗。因此,冬至又称“小年”。

   由于“冬节”是四时节,多年来民间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。古代,漂泊在外的人们每逢冬至都会回家过冬。这就是所谓的“年底有目的地”。

  因为这一天我们要祭祖,给祖先送上“冬衣”。如果出去不回家,就是不认祖宗的人。冬至这天,民间还流传着一句俗话:如果儿媳妇冬至不回家,婆婆就会死在炕上没人救。所以,儿媳妇外出,冬至这天一定要回家,否则会被认为不孝。

  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,南方有冬至吃汤圆的习俗。这些也与中国的新年相似。

  以上情况可以说明,冬至过年的说法是非常有道理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