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血吸虫病

日期:

本病是指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静脉系统引起的寄生虫病。人类因接触含有尾蚴的感染水而被感染,临床表现复杂多样。

诊断

临床表现

①急性血吸虫病:起病急,发热、寒战、咳嗽、荨麻疹,并有食欲不振、恶心、呕吐、腹胀、腹泻样便、肝脾肿大等消化道症状。

②慢性血吸虫病:多因疫区居民少数反复感染,或急性患者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所致。轻度病例可能没有任何症状,通常在一般筛查过程中被发现。部分患者可见贫血和营养不良,常伴有腹泻、粘液便血,有时有里急后重、腹痛。肝脏因肝硬化而萎缩,脾脏极度肿大,有时出现腹水和黄疸。

理化测试

①血象:嗜酸性粒细胞增多,尤其是急性期。

②粪便检查:检出虫卵可孵化成毛蚴。

③直肠粘膜活检:可检测虫卵堆积情况,检出率高。

④血清学检查:抗体检测常采用环卵沉淀试验、冻干血细胞间接血凝试验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。

治疗

中医治疗

①汤剂。邪于肺胃:发热,微恶寒,咳嗽,或身有风疹,苔白脉浮。治疗应以舒表舒肺为主。用经防败毒散加减:荆芥、柴胡、毒根、防风、马虱、桔梗、竹荪各10克,英花、连翘各15克,甘草6克。每日服用 3 次,每次 1 剂。

脾胃邪阻:发热,胃脘,消化不良,恶心呕吐,大便稀,腹痛泄泻,苔黄腻,脉滑数。治疗应以清热利湿为主。用莲蒲饮加减:黄连、菖蒲各6克,栀子、牛蒡、厚朴、八角、陈皮、竹根、茯苓各10克,芦根30克。每日服用 3 次,每次 1 剂。

湿瘀证:腹大而硬,腹壁静脉曲张,胸胁胀痛,消瘦,面色晦暗,食欲不振,便溏,舌质暗红,苔薄白,脉细。治疗宜燥湿化瘀。平胃散与丹参饮加减:白术、茯苓、泽泻、猪苓各15克;青皮、陈皮、厚朴、广藿香、丹参、神曲、鸡内金各10克;桂枝6克;草根30克。每日服用 3 次,每次 1 剂。

② 单次测试。复方槟榔片(枣泥、槟榔、雄黄、茜草、红藤)用于治疗慢性血吸虫病。

半边莲45克,水煎服,15天为一个疗程,用于治疗晚期腹水。

西医治疗

①吡喹酮:急性血吸虫病总剂量为120mg/kg体重,4天内分12次服用;慢性血吸虫病总剂量为60毫克/公斤体重,2天内分6次服用。

②硝基硫氰酰胺(7505):总剂量6~7mg/kg体重,分3次口服,每日1次。

护理

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。在营养方面,应该多吃蛋白质,少吃脂肪。

预防

①控制传染源:对流行地区的患者和牛、马等动物宿主进行普查和救治。

②切断传播途径:查钉灭螺是预防措施的关键,要坚持不懈地进行。同时,加强粪便管理,保护水源。

③个人防护:尽量避免接触受感染的水。如果工作需要,可以使用防油笔,穿防护服和防护裤。